三界無法,何處求心?
白雲為蓋,流泉作琴,
一曲兩曲無人會, 雨過夜塘秋水深。(《碧岩錄》第三十七)
世界分成經典世界與量子世界,而我們生活在一個經典世界中,所看到的也都是宏觀物體和它們的連續運動,這就是所謂的「經典」。經典是三界也是常道,這裡的一切相都是非相,一切法都是非法,所以「三界無法,何處求心?」當這一切都不再適用時,通常的眼耳鼻舌身意等感覺、與色身香味觸法等經驗便不能再幫助你,量子力學就是這樣的一種「非常道」。
因此就理解而言,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是用「心靈」和「眼睛」來分別量子世界和經典世界。這意思是說,就人類所經驗的這個經典、或量子兩個世界而言,前者就像是「眼睛」,後者則像「心靈」。這表示我們應該感謝量子力學,因為要不是它,物理學恐怕永遠是那樣的生冷堅硬,缺人情味;要不是它,那些東方古老的智慧,恐怕也很難有真正瞭解的一天。因此今天我們再重新思考量子力學,就應該改弦易轍從「人性化」的角度去思考,而不應再走老路,執迷於「物理」兩字而不悟,我們應該相信:
一、人生所追求的,不外即「思想的量子化」。
二、量子所追求的,不外即「物理的人性化」。
的確,物理學從量子力學開始,人性化恐怕是無法避免的一個趨勢。正如同麥克士韋的詩裡所寫的:
喔!告訴我,當資訊從我的心裡
沿著電線向你那裡奔流,
在你裡面產生了什麼樣的感受?
你只要撳一下,我的煩惱立刻化為烏有。
像這種東方古老智慧與西方近代物理的交會,不免給人有種詩人佛洛斯特口中的「始於喜悅,終於智慧」的感覺。另外雨果也說:「人生不大可能是只畫一個中心的圓,而是圍著兩個中心。這兩個中心,一是理想,另一是現實,用線繞著此兩圖釘一轉,畫出的是有些變形的圓,也就是橢圓。」人生如此,文明的層次容或稍有不同,但兩個中心應該還是兩個中心,那是喜悅和智慧。
這樣對於量子力學來說,因為人性化,人性化不但讓海森堡的測不准原理,變成了「人心難測」,也讓像「電子」這些粒子的古怪行徑能和思想直接聯結起來。譬如:電子能同時出現許多地方,走過一切途徑,這固然奇怪,但對思想來說,思想又何嘗不是如此?諸葛孔明的那種算無遺策的本事,不就是像電子能同時出現許多地方,並瞬間走過一切的可能途徑嗎?又,海森堡曾說過電子不屬於任何事物,而是種「傾向」。傾向意味著一件有趣的事,那就是電子其實不是電子,電子只是個老子口中「名可名,非常名」的方便稱呼而已。
說來,量子的內容大致有三:開放,自由,和規範。因此如果說「量子心是道」,那麼量子心的內容也將不外如此。從而顯現在個人身上,那就是個人的獨立思考、自由理念、和浪漫色彩。這些觀念很重要,因為以後我們要利用它們來討論:
一、類似於量子力學的內部「規範空間」,心靈的第一步,同樣我們也將其當成是個人內在的規範空間。
二、心靈還可以讓我們更進一步去思考關於相對論和量子論統一的「量子引力」。比如前面我們說過「弦論」,弦論能實現在所謂的「反德西特空間」上,因此就人而言,透過全息原理,家庭便可視作是一個反德西特空間,而心靈則是其中的量子引力解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