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邦廉 解禪說道話易經

張邦廉 解禪說道話易經

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

【張邦廉老師說道】- 《道德經》第五十一章


第五十一章

道生之,德畜之,
物形之,器成之。
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。
道之尊,德之貴,夫莫之命而常自然。
故道生之,德畜之,
長之育之,亭之毒之(註一),養之覆之。
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,
是謂玄德。


說明
     萬物生於道,畜於德,形於物,成於器,所以莫不尊道而貴德。道尊德貴,這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,而無任何勉強的成份。所以道生萬物,德養萬物,使他們生根發芽,成長茁壯,乃至於開花結果。生而不據己有,為而弗居其功,長而不加主宰,這就是「玄德」

注一:「亭毒」,成而熟之的意思。


全文未完!【張邦廉老師說道】為你帶來老子新解。發表您的看法歡迎加入【張邦廉 解禪說道話易經】粉絲團,我們一起來討論。

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

【張邦廉老師說道】- 《道德經》第五十章

第五十章

    出生入死。
    生之徒,十有三;
    死之徒,十有三;
    人之生生,動之於死地,亦十有三。
    夫何故?以其生生之厚。
    蓋聞善攝生者,
    陸行不遇兕虎,
    入軍不被甲兵。
    兕無所投其角,虎無所用其爪,兵無所容其刃。
    夫何故?以其無死地。

說明
     現代人生活條件好,食有魚肉,出入有車,稱得上是「生生之厚」。這算不算好的養生之道呢?的確,從像高血壓這類的文明疾病在今天的社會越來越普及,越來越致命的情況看,相信人們也都普遍意識到了「生生之厚」,反而容易「動之於死地」的危險。所以老子這篇文章提出的警告,坦白說,確實有其跨越時代的意義。

人皆有死,向死而生。活的時候,能過得好的大致有三成;各種原因沒法過得好的也有三成;還有三成,想活得好,效果卻適得其反的,問題在哪呢?其實就出在過於「生生之厚」,而不知善護自己的生命。

     最好的「善攝生者」,凡事知止,所以一生風平浪靜,走起來十分平穩,不會遭遇凶險。就算偶有小恙,也會因為身體健康免疫力強,而能化險為夷


全文未完!【張邦廉老師說道】為你帶來老子新解。發表您的看法歡迎加入【張邦廉 解禪說道話易經】粉絲團,我們一起來討論。

2015年12月16日 星期三

【張邦廉老師說道】- 《道德經》第四十九章

第四十九章

    聖人常無心,以百姓心為心。
    善者,吾善之;
    不善者,吾亦善之;德善。
    信者,吾信之;
    不信者,吾亦信之;德信。
    聖人在天下,歙歙焉,為天下渾其心,
    百姓皆注其耳目,
    聖人皆孩之。

說明

2015年12月7日 星期一

【張邦廉老師說道】- 《道德經》第四十八章


第四十八章

    為學日益,
    為道日損。
    損之又損,以至於無為。
    無為而無不為。
    取天下常以為無事,
    及其有事,不足以取天下。

說明

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

【張邦廉老師說道】- 《道德經》第四十七章



第四十七章

    不出戶,知天下;
    不闚牖,見天道。
    其出彌遠,其知彌少。
    是以聖人
    不行而知,
    不見而明,
    不為而成。


說明

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

【張邦廉老師說道】- 《道德經》第四十六章

第四十六章

    天下有道,卻走馬以糞。
    天下無道,戎馬生於郊。
    禍莫大於不知足;
    咎莫大於欲得。
    故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

說明

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

【張邦廉老師說道】- 《道德經》第四十五章

第四十五章

    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。
    大盈若沖,其用不窮。
    大直若屈,
    大巧若拙,
    大辯若訥。
    躁勝寒,靜勝熱。
    清靜為天下正。

說明

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

【張邦廉老師說道】- 《道德經》第四十四章

第四十四章

    名與身孰親?
    身與貨孰多?
    得與亡孰病?
    甚愛必大費;
    多藏必厚亡。
    故知足不辱,
    知止不殆,
 可以長久。

說明

2015年11月2日 星期一

【張邦廉老師說道】- 《道德經》第四十三章

第四十三章

    天下之至柔,馳騁天下之至堅。
    無有入無間,
    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。
    不言之教,
    無為之益,
    天下希及之。

說明

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

【張邦廉老師說道】- 《道德經》第四十二章

第四十二章

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
三生萬物。
萬物負陰而抱陽,
沖氣以為和。
人之所惡,唯孤、寡、不穀,而王公以為稱。
故物或損之而益,或益之而損。
人之所教,我亦教之:
「強梁者不得其死」,
吾將以為教父。

說明

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

2015年10月12日 星期一

【張邦廉老師說道】- 《道德經》第三十九章

第三十九章

    昔之得一者:
    天得一以清;地得一以寧;
    神得一以靈;谷得一以盈;
    萬物得一以生;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。
    其致之也,謂:
    天無以清,將恐裂;
    地無以寧,將恐廢;
    神無以靈,將恐歇;
    谷無以盈,將恐竭;
    萬物無以生,將恐滅;
    侯王無以貴高,將恐蹶。
    故貴以賤為本,高以下為基。
    是以侯王自謂孤、寡、不穀。
    此非以賤為本邪?非乎?
    故至譽無譽。
    不欲琭琭如玉,珞珞如石。

說明

2015年10月2日 星期五

【張邦廉老師說道】- 《道德經》第三十八章

第三十八章

    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
    下德不失德,是以無德。
   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;
   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;
    上義為之而有以為。
   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,則攘臂而扔之。
    故失道而後德,失德而後仁,
    失仁而後義,失義而後禮。
    夫禮者,忠信之薄,而亂之首。
    前識者,道之華,而愚之始。
   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,不居其薄;
    處其實不居其華,
    故取彼取此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說明

要解釋這一章,必須建立在以下前提之下:

2015年9月21日 星期一

【張邦廉老師說道】- 《道德經》第三十七章

第三十七章

    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。
     侯王若能守之,萬物將自化。
     化而欲作,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。
     無名之樸,夫亦將不欲。
     不欲以靜,天下將自定。

說明
自由具有追求個人獨立自主的人格與思想能力的涵意,這可以從自由經濟體制當中去做聯想。自由經濟體制少不了個體經濟,而個體經濟追求的個人經濟能力的獨立自主,便就和人格與思想的自主脫離不了關係。

另外,自由經濟、個體經濟又為我們帶來了「市場」經濟。市場經濟有一個「市場機制」,市場機制是什麼呢?簡單說,這就是「道常無為無不為」。因為根據亞當史密斯的自由經濟理論,市場機制毋需一隻看不見的黑手來橫加干預。

  亞當‧史密斯的市場經濟給了道德經三十七章很清楚的一個解釋。例如:

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

【寫盡禪宗】- 自我

直覺主義將成為我們深入探討包括禪宗在內的大乘佛學的思想基礎。與直覺主義並行而相對立的主義是「形式主義」和「邏輯主義」,分別在佛學上有對應的關係。其中,形式主義相近於通俗的佛教信仰「淨土宗」;邏輯主義相近於「唯識」;而直覺主義則相近於「禪宗」。要完整的分開這三種哲學主義並不容易,尤其是裡頭牽涉到數學根源和數學本質的大論戰。因此說明上我們換一種方式,從一則「公案」開始:

2015年9月8日 星期二

【張邦廉老師說道】- 《道德經》第三十六章


第三十六章

    將欲歙之,必固張之;
    將欲弱之,必固強之;
    將欲廢之,必固舉之;
    將欲取之,必固與之。
    是謂微明。
    柔弱勝剛強。
    魚不可脫於淵,
    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。

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

【張邦廉老師說道】- 《道德經》第三十五章

第三十五章

    執大象,天下往。
    往而無害,安平太。
    樂與餌,過客止。
    道之出口,淡乎其無味,
    視之不足見,聽之不足聞,
    用之不足既。

說明

2015年8月24日 星期一

【張邦廉老師說道】- 《道德經》第三十四章


第三十四章

    大道氾兮,其可左右。
   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,功成而不有,
    衣養萬物而不為主。
    常無欲,可名於小;
   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,可名為大。
    以其終不自為大,故能成其大。

2015年8月21日 星期五

【寫盡禪宗】- 物質

我靜下來,把書翻開,
這些聖哲的典籍,傳自古代。
從熄了的火燼中撿出星星的火種,
在隱藏的扉頁間尋覓昔人的心懷。

空是空間的思想,那麼「道」呢?

2015年8月11日 星期二

【張邦廉老師說道】- 《道德經》第三十三章

三十三章

 知人,自知者明。
 勝人者有,自勝者強
 知足者富。
 強行者有志。
失其所者久,
 死而不亡者壽注一)。